针对目前多部门分头设立的各种绿色产品标准、认证和标识体系的现状,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文件提出,到2020年,初步建立权威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、认证、标识体系。
针对目前多部门分头设立的各种绿色产品标准、认证和标识体系的现状,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《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、认证、标识体系的意见》,其中提出,到2020年,初步建立权威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、认证、标识体系。
据国家质检总局消息,由于目前我国涉及绿色的相关产品标准、认证和标识由多个部门分头设立,因而存在管理分散、绿色产品概念不清、标准不统一、认证和标识种类繁多、社会认知及采信程度偏低等问题,从而加大了制度性交易成本。
《意见》明确绿色产品内涵应兼顾资源能源消耗少、污染物排放低、低毒少害、易回收处理和再利用、健康安全和质量品质高等特征。通过整合建立绿色产品标准、认证、标识体系,以“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”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指标统合原有针对环保、节能、节水、循环、低碳、再生、有机等设立的评价指标,解决产品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节能环保等要求存在矛盾、对高品质追求关注不足等问题,从根本上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。
实际上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早在2015年9月就已印发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》提出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体系,“将目前分头设立的环保、节能、节水、循环、低碳、再生、有机等产品统一整合为绿色产品”。2016年1月,中央改革办向质检总局下达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任务书》,要求制定绿色产品标准、认证、标识整合方案。
值得注意的是,《意见》明确,到2020年,初步建立系统科学、开放融合、指标先进、权威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、认证与标识体系,实现一类产品、一个标准、一个清单、一次认证、一个标识的整合目标。绿色产品评价范围逐步覆盖生态环境影响大、消费需求旺、产业关联性强、社会关注度高、国际贸易量大的产品领域及类别,绿色产品市场认可度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,绿色产品市场份额和质量效益大幅提升,绿色产品供给与需求失衡现状有效扭转,消费者的获得感显著增强。
为保证目标的顺利实施,《意见》明确了7个方面重点任务:统一绿色产品内涵和评价方法,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,科学确定绿色产品评价关键阶段、关键指标,建立相应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;构建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、认证与标识体系;实施统一的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清单和认证目录;创新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供给机制;健全绿色产品认证有效性评估与监督机制;加强技术机构能力和信息平台建设,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信息平台;推动国际合作和互认,积极应对国外绿色壁垒。
此外,《意见》提出了4项保障措施。
1、加强部门联动配合,建立绿色产品标准、认证与标识部际协调机制,统筹协调绿色产品标准、认证、标识相关政策措施。
2、健全绿色产品体系配套政策,加强绿色产品重要标准研制,建立绿色产品标准推广和认证采信机制,推行绿色产品领跑者计划和政府绿色产品采购等制度。
3、营造绿色产品发展环境,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,各部门、各地方应结合实际促进绿色产品标准实施、认证结果使用与效果评价,推动绿色产品发展。
4、加强绿色产品宣传推广,传播绿色发展理念,引导绿色生活方式。
本文来自“界面新闻”
版权与免责声明:
① 凡本网注明"来源:优检联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优检联检验检测服务平台,转载本网作品需注明"来源:优检联检验检测服务平台"。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,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予以删除,如不同意转载,请告知本网撤除。联系邮箱 lixb@ulablink.com